Tuesday, May 28, 2013
老子,道德經
呢個係我而家用緊嘅wallpaper, 大方無隅,大器晩成。
大方無隅解,若地方夠大就唔會有死角位,我理解為做人大方,就唔會困在死胡同。全文有好多句大乜大物,出自老子。
隅字頗常見,不過只用在一處,欲免向隅,請早訂座,唔想坐死角位,就要早啲買飛。
紅舘就可說是大方無隅。睇戲坐前座第一排邊位就係向隅。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自道德经
道德經看似深奧,實則虛無,講咗好似無講。指出方向,沒有答案。
以道,德,仁,义,礼,礼仪.依次序排列,每况愈下,所謂的礼仪,是人心不够忠厚,是社会動乱的祸首!
所謂絶聖棄智,絶仁棄議,大盜乃止。
抄書抄書,抄抄下就係自已㗎啦!
輝哥說,在看勞思光的新編哲學史,剛看完儒,現正看老子和莊子學說,若有要較正確而有系統的理解,可一看這書。想不到道家的學說,是基本在「反」字。看到所有稱強求盛的事物,最終都會減滅。所以求「反」,尚虛無,那便無所增益損減,是為得道。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如何理解?
這是九陰真經第一句,亦是道德經內句子,是金庸抄自道德經的。
可與 器小易盈,大器晚成 對看。
好多大道理都已在心中。好多時呢類問題,不須多討論,憑心去做就好。
老子年代,言論自由,百家爭鳴,現代限制言論,統一思想,老子等於老頭子。
常言道,中國哲學科學,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限制言論自由之結果。兩千多年前,百家爭鳴,將知其然發揚光大,開咗個非常好的頭,跟著應向知其所以然發展。可惜自漢代以後,獨尊儒學,不肖子孫,只好尚古,故哲學科學均落後於世界。
現在應學習當代先進之文史哲理,古賢理論可作參考,不必強行附和。
不為先,可理解為,唔係唔做,係唔爭先做俾人睇,郤暗中出力,做冪後功臣。
老子之不字,並非單單否定,內蔵正面意義。
老子的为與不为,都係最高境界,唔到咁高的話,就要变通,改進!例如,人地叫我PK,我會答:不敢,不敢,你先啦。
儉都唔易,我就儉咗廿年,現在4人搵錢4人駛,可以濶番少少。當然,老子之儉,唔止少駛錢咁簡單,包括環保觀念,不放縱等。
周恩來是不為先之表表者。周是政壇不倒翁,從共產黨建黨不久,便穩坐第二把交椅,事奉過幾代中共主席,毛主席之前都係佢馬仔。若周不忍,便未必有大躍進,未必有文革。所以後世對周評價參差。
先賢理論,不必盡信,只作參考,做咗幾十年人,現亦應有自己一套價值觀。
我正踏入另一新開始,現在己不用做老豆呢個角色。可以唔慈唔儉了,揾D不為先嘅嘢做下。頭兩樣已超額定成。做人要前進。唔係點可以大器晚成!做什麼大器,還未有定奪。
以前話過俾劉輝哥知,他大笑之後,便沒有下文。
我覺得我科學真係有啲天份,希望未完全消失,下點苦工,可能有成就。做過,唔得,都有餐笑,若得,話唔定有諾貝爾獎。
係咪已經好好笑。最多等廿年。
我相信將搏奕用於生物理論加電腦加人工智能,會有出路。加埋老子同曹植,就天衣無縫。
聽都好覆雜,唔好累死!(唔敢笑)
叫周星馳做導演,你話得唔得? 少林加足球都得,曹植加納內,一定掂。
自己都忍唔著,開緊工,D同事問我做乜大笑。
剛剛找五十章來看。它說有三份一機會長壽,三份一機會短命,另三分一本來長壽郤短命,原因是不懂珍惜。這章說,方法就是不入死地,死神便無法向你埋手。
這裡也想到佛家對生死的看法,認為生死只是一個階段。
前世,當下,來世,亦可解作過去,現在,將來。能面對,就不怕。因怕冇補於事。
怕死是人之常情,沒有什麼大不了。
還記得,十年前回港,老蛇還在,聚會時,老蛇問:人點解會死?我答,這樣問很難有答案,若改一改問題,改為問人點解會唔死?問題便易答好多。萬物皆會枯萎,人也一樣。死是必然,不死才是要問點解。當時老蛇不滿意這答案。
回澳後,我思考這問題,有更多討論的資料。可惜未能再與老蛇過招。
輝哥補充, 道家思想主旨早已看完。道德經是老子後學併湊而成,思想內容還不十分完備,到莊子而發揚光大。所以應看莊子一書。道家思想是虛靜,外形骸。其學說無必要爭論之處。人為甚麼要死,我覺得萬事萬件,有始亦有終,無甚置疑。人不死才是不幸;如是世上對你再沒有甚麼價值。物質和感情,對你來說都沒有義意。但孔子攘羊,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的論據,卻不易理解,如能參透,是對儒學的完全理解。
孔子攘羊,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我理解為,孔子宣揚各種德行,有高低層次之分,若實行一些德行,要違反另一些層次較高的德行,便不正了。如父子偷羊,父揭子則不慈不愛,子揭父則不忠不孝,倫常忠孝慈愛皆比率直高層次,故父子互揭則直而不正,非孔子推崇之正直也。以上言論,老師請俾分。
以上想法,來自機械人三法則。
第一法則 - 機械人不得傷害人類,或袖手旁觀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法則 - 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械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第三法則 - 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械人必須保護自己。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