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衞,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悲劇人物,所謂頭號大漢奸。
從汪精衛的早期言行及一生著作,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之人,決不是當漢奸的材料。而他的後人,常欲替他翻案。這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去追查一下箇中真相。
汪兆銘(1883-1944),字季新,筆名精衛,出生於廣東三水現佛山市,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縣。
汪精衛年青時追隨孫中山,加入了孫中山的興中會。從興中會的《民報》創刊開始,一直是《民報》的撰稿人,以筆名“精衛”發表文章,鼓吹革命。
筆名“精衛”,源自《山海經》精衛填海的故事,有對革命鍥而不捨之意義。
《山海經》一段: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故事相傳,上古時炎帝有個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她往東海遊玩後沒有回家,相信已溺斃於海中。女娃死後化成一隻小鳥,這小鳥常「精衛、精衛」地叫着,於是被稱為「精衛鳥」。這小鳥不斷地銜着山裡的小樹枝小石子,投入東海,欲把東海填平。這個故事,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不以收獲微小而不為。
汪精衞於同盟會時期,與孫中山等人在海外號召革命,和清朝政府對抗,六次武裝起義,包括黃花崗起義在內,相繼失敗,死傷烈士無數。當時革命黨領袖被保守派批評,他們是使人送死而自己謀名利的“遠距離革命家”。在這情況下,作為同盟會中堅分子的汪精衛,站了出來,提出自己去北京刺殺清政府高官,用鮮血來證明同盟會領袖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挽救快將消失的革命信心。
汪精衞等計劃行剌清朝攝政王,事敗被捕,獄中待斬,獄中作了以下名詩。
《被逮口占》——汪兆銘1910年於獄中
銜石成痴絕,滄波萬里愁;孤飛終不倦,羞逐海浪浮。
詫紫嫣紅色,從知渲染難;他時好花發,認取血痕斑。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台。
這詩從獄中傳出後,立即被多張報紙爭相轉載,“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更成為當時革命青年們廣為傳頌的詩句。
汪精衞幸好大命不死,次年辛亥革命成功,出獄成為革命英雄。1925年孫中山去世後,汪精衛當選國民政府主席。之間一段時間是汪一生中輝煌的日子。
汪精衞半生與蔣介石及共產黨分分合合。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本侵華,汪在抗戰初期聯共抗日態度堅決。後得悉共產黨野心,轉為堅決反共。中國輕易地失去東三省後,便確信中國不是日本敵手,主張對日和平交涉。1940年在日占區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國民政府”,不知是曲線救國還是當傀儡政權,數年後1944年病逝於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陵墓建在孫中山陵墓左側的梅花山上。八年抗戰,日本投降。解散南京國民政府。蔣介石在重慶還都南京之前,將汪墓炸毀,遺體燒卻。
成王敗寇,汪被歷史判斷為頭號大漢奸。卻未可盡信。汪是蔣介石之對頭,蔣派國民黨視汪為叛徒,國民黨寫的歷史肯定有偏差。汪後期極端反共,中共歷史亦必然判定汪是壞人。
讀所有關於汪精衞的歷史文獻,要非常小心。所謂第一手資料,例如個人回憶錄,戰後審判漢奸戰犯之供詞,當時中日之外交文獻等等,都不盡可信。它們大都推過邀功,或則閃爍其詞,或則相應當時需要,未必全是歷史事實。
若說汪精衞是漢奸,有沒有一個中國人,因汪而處於更差的境況呢? 有沒有一寸中國土地,因汪而失去掉呢?答案是出奇地清楚—通通沒有!說汪精衞賣國,他賣了什麼呢?
有人說,汪精衞不甘做第二,要終身做主角。一生功勞,有名無實,失敗居多,浪得虛名,從無實權,賣國是意氣之爭。沒有宗旨,只有堅持,太愛面子。權欲薰心,易受影響,又受身邊人之壓力,騎虎難下,拾起不能放下,等等等等。我看以上批評,只是以成敗論英雄,只會出自對汪精衞不了解的人之口。只要粗略地看看關於汪精衞的歷史,便不會有以上任何一條結論。
亦有人說,包括胡適在內,說汪精衞太早成為烈士,背負英雄之名,自以為是救世主,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汪的悲劇性格,使汪走上漢奸之路。
若汪精衞是做臥底,做兩面人,他真心幫那一方,的確很難從結果來判斷。汪心裡明白,建立南京政權,必定有辱無榮。中國抗戰勝利他必是漢奸,日本勝利他則必是傀儡,兩面不是人。汪若是選擇做臥底,他已不作個人考慮。
我等或可說他儍,節是失了,卻不可以罵他漢奸賣國賊。我等駡汪精衞是漢奸賣國賊,如同兒子駡母親是淫婦,罵賣肉養全家之寡婦母親是淫婦。
汪精衞是大漢奸?應當認真去追查箇中真相,搜集證據,為汪精衛平反。這刻我只能說:抗戰時期的汪精衞,信念是真愛國,行為是活傀儡,結局是大漢奸。而這結局是有待平反的。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若我們是海鷗燕雀,汪精衛便是鴻鵠。但汪選擇做精衛鳥。
*****************************************
附錄:汪精衛年表
1884 出生於廣東三水。
1901 18歲,中秀才,廣州第一名。義和團事件。
1904 留學日本政法大學。
1905 追隨孫中山。
1907 越南和馬來亞等南洋各地,從事革命活動,結識陳璧君。
1908 同盟會發動了六次武裝起義,相繼失敗。
1910 謀刺清朝攝政王載灃失敗,但挽回同盟會“遠距離革命家”的困境。
1911 辛亥革命成功。
1912 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出任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
1912 婉謝廣東省都督職,實踐革命成功後不作官的承諾。
1912 和陳璧君結婚,法國留學。
1913 革命派反袁,緊急回國,叁加“二次革命”失敗,亡命法國。
1915 袁世凱帝制復辟。
1916 袁世凱急病而死。形成軍閥混戰局面。
1923 國民黨聯俄容共。
1924 黃埔軍校成立,成為國民黨黨軍,蔣介石出任校長。
1925 起草孫中山“總理遺囑”。當選國民政府主席。是汪一生中最輝煌的日子。
1926 中山艦事件。汪精衛辭職,離開廣州前往法國馬賽。
1926 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開始北伐。
1927 汪精衛歸國復職。
1927 《汪陳聯合宣言》。
1927 寧漢分裂。
1927 汪精衛看到《五月指示》。明白共產黨是在顛覆國民黨。
1927 南昌起義。在南昌發生了共產黨武裝暴動。
1927 中共發起廣州暴動,有人說汪精衛是共產分子,汪引退,和陳璧君前往法國。
1928 蔣介石統一全黨,重新開始北伐。宣告北伐成功。首次出現全國統一的局面。
1929 汪精衛回國,聯合“護黨救國軍” 抗蔣,爆發“中原大戰”,被蔣各個擊破瓦解。
1929 寧漢合流。美國經濟大蕭條。
1931 全國打出“打倒獨裁”“護黨救國”的旗號反蔣。
1931 九一八事變。關東軍扶植滿洲國。
1932 一•二八”事变, 汪在抗戰初期抗日態度堅決。
1932 汪命令張學良出兵,張卻聲稱汪無權過問軍事,汪宣布辭職,前往歐洲養病。
1933 汪精衞回南京復職,此後汪主張對日和平交涉 。蔣也積極支持汪的和平計劃。
1933 汪批准《塘沽協定》。賣國之名初現。
1935 汪精衞遇刺,被鐵血鋤奸團擊中三槍。前往歐洲療養。
1936 西安事變。汪精衛從歐洲回國。
1937 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
1938 國軍突然炸開黃河大堤。長沙大火。
1938 “重光堂協議”,近衞三原則,出走河內,刺殺誤中曾仲嗚,發表「艷電」。
1939 汪抵上海推行和平計劃。
1940 汪兆銘政權。“還都南京”,在日占區成立了一個統一的“國民政府”。
1941 日軍偷襲美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3 大東亞會議。
1944 病逝於日本名古屋帝國大學醫院。陵墓建在孫中山陵墓左側的梅花山上。
1945 日本投降。解散南京國民政府。
1946 蔣介石在重慶還都南京之前,將汪墓炸毀,遺體燒卻。